国产传感器产业发展破局点或在这里
“十四五”期间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最严峻问题,“十五五”传感器产业政策破局方向或在这里!
进入10月份,踏入2025年的第四季度,2025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节点”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计划的部署之年。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传感器产业取得什么成绩?“十五五”传感器产业破局方向在哪里?
这里最直观的数据,就是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据权威机构工信部赛迪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2021-2024年 ,中国传感器市场规模为2905.2亿元,3170.9亿元,3644.7亿元、4061.2亿元,各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6.9%、9.2%、14.9%、10.5%。

我国传感器产业知名专家、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郭源生教授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传感器产业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这一增长背后,既得益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工业物联网等下游市场的爆发式需求。仅新能源汽车领域,单车用量就从传统燃油车的20-30颗提升至智能电动车的100-200颗;也离不开国内企业在中低端领域的“进口替代”成果,如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国产化率从2021年的35%提升至2025年的52%,有效降低了下游产业的供应链风险。相关信息参看窥视“十五五”传感器规划,或设立传感器国产化率指标!
从郭源生教授对我国“十四五”期间传感器市场规模增长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到,增长主要在于新能源汽车等下游市场的爆发,以及国内传感器企业在“进口替代”的成果。
值得关注的是,郭源生教授在进口替代中,特别提到“中低端领域”——这也暴露了我国在“十四五”期间传感器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问题——中高端传感器国产化严重不足。
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等在内的中国传感器产业专家,亦多次呼吁重视我国高端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尤政院士在《为什么要重视发展高端传感器技术》《突破高端传感器技术,筑牢科技强国“基石”》等多篇署名文章中,多次提到国产中高端传感器的发展问题:
传感器这么重要,市场规模也很大,我国一定要发展高端传感器。但是,我国高端传感器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的高端传感器,尤其是中高端传感器的MEMS芯片还大量依赖进口,被“卡脖子”之外,我国高端传感器行业创新生态、设计工具与研发平台、先进材料与核心器件、高端芯片与工艺设备、系统集成与转化应用等方面,还存在差距。相关信息参看为什么高端传感器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卡脖子技术?
接下来,“十五五”时期我国传感器产业将如何破局?
从产业现状及各位专家的发言看到,“十五五”中国传感器产业最明确的一个发展方向或许就是——鼓励国内企业向中高端传感器领域迈进,加速中高端传感器国产化替代!
中高端传感器国产化破局,是“十四五”期间我国传感器产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或将成为“十五五”中最重要的政策鼓励和落脚点,是未来5年中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方向。
在“十五五”中抢占中高端传感器市场,中国唯一传感示范区野心勃勃,底气何在?
春江水暖鸭先知,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已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等多个传感器产业领先集群,上海、苏州、无锡、深圳等城市作为这些传感器产业集群核心城市,已率先发起抢占中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冲锋。
其中,拥有“中国物联网之都”美誉的无锡,更令人瞩目。
在中国传感器及物联网的发展史中,无锡是一个绕不开的城市,2009年,我国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传感网示范区落户无锡,由此拉开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序幕,无锡,亦承担起中国传感器产业化发展的历史使命。
经过多年发展,作为我国传感器产业头部城市,无锡在传感器产业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中国MEMS十强企业,无锡传感器公司独占两席,最高排名TOP 2,且都是IDM公司!
资料显示,无锡物联网及传感器产业构建了以新吴区为一核,以滨湖区、经开区、锡山区、江阴市、宜兴市为多支撑点的“一核多点”发展格局,建设了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山水城科教产业园、扬名传感信息园、锡山光电信息产业园等一批以智能传感器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
在技术创新平台方面,无锡市建成MEMS设计与制造公共技术平台、国家物联网感知装备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芯火”双创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
2024年,无锡传感器产业规模达816亿元,聚集了美新半导体、锡产微芯、英菲感知、华景传感、中科光电、圣敏传感、钜芯集成、中科德芯、胜脉电子、布里渊电子、莱顿电子、弓望传感、芯感智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这些无锡传感器企业在中国传感器市场中有什么地位?
华润微和美新半导体,连续多年进入“中国MEMS十强企业”名单,该名单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MEMS分会根据行业季度统计报表及各地方协会统计数据评选出,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MEMS企业排名,某种程度上代表现在中国MEMS领域实力最强的10家头部企业。
在2025年10月刚刚发布的中国MEMS十强最新名单中,仅有4家MEMS传感器企业是IDM公司——拥有自主的MEMS芯片产线,而华润微、美新半导体正是其中2家——可见无锡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链的完整及自主研发能力的强悍。
在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对中国MEMS产业链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材料、设备、IDM等MEMS领域是整条MEMS产业链中,技术难度高、门槛高、利润率高的领域,而这三大领域亦是中国MEMS产业链的薄弱之处。
可见,无锡传感器企业“含金量”非常高,在中国中高端智能传感器领域,走在了前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华润微在中国MEMS十强最新排名中,超过了瑞声科技,排名仅次于歌尔股份——多年来,歌尔、瑞声以MEMS麦克风为拳头产品,常年位居中国MEMS十强 TOP 2,华润微打破了这个维持多年的局面,华润微亦是国产MEMS IDM企业第一,代表着国产中高端MEMS传感器芯片力量的崛起。
诞生传感器独角兽,多项传感器领域国内领先打破国外垄断
除上文提到的华润微、美新半导体外,多家无锡传感器企业在中国传感产业拥有显赫的市场地位。
锡产微芯成立于2019年,拥有全球化的传感器设计及研发平台,在意大利拥有8寸晶圆生产线(LFoundry),涉及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整条产业链,拥有传感器、功率、模拟、射频等产品线。
锡产微芯是中国传感器产业少有的独角兽企业,据长城战略咨询发布最新的2025《GEI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显示,锡产微芯估值达34亿美元(约合242亿人民币),在中国独角兽企业中排名45,相关信息参看总估值1414亿元,最新中国传感器独角兽名单出炉(附全名单)

华景传感是全球前五大硅麦自研芯片产品的供应商,公司硅麦已大量应用到创维、联想、小米、OPPO、VIVO等知名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中。
无锡莱顿电子是目前国内唯一掌握压力传感器所需的MEMS、厚膜、薄膜敏感元件以及ASIC芯片等核心技术的技术企业,是中国极少数进入世界主流汽车主机厂和Tier1前装供应链体系的压力传感器及温压一体式传感器供应商。由于海外市场需求的旺盛,莱顿电子投资近亿元在马来西亚槟城州设厂,是少有的在国外建设工厂的中国传感器技术企业。
中科光电聚焦大气物理和大气成分光学观测装备的“卡脖子”技术与国产化发展,其大气环境监测激光雷达国内市占率第一。
格林通的气体传感器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1%。
龙微科技、胜脉电子、芯感智车载压力传感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华阳科技核心产品刹车压力传感器打破国外垄断。
可以说,经过10余年的发展,无锡已拥有一支实力过硬的传感器产业军团,这支军团亦是无锡未来5年,抢占中国及全球中高端传感器市场的底气!
全国排名第三,中国最成熟的传感器产业园之一,80余支产业基金助力国产传感器企业迈向中高端!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是无锡市物联网与传感器产业布局的核心区域,在智能感知领域,以MEMS传感器、汽车传感器、工业传感器等为重点,加强核心技术创新,加速场景应用,产业生态不断优化,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目前已集聚传感器核心企业超百家,形成了覆盖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芯片模组、系统算法等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据工信部产业研究机构赛迪研究院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无锡高新区在中国智能传感器TOP 10排名中,排在了第三位,仅次于苏州工业园区、上海张江高新区嘉定园,无锡高新区已连续3年入选赛迪顾问“中国传感器十大园区”榜单前三名,足见工信部对无锡传感器产业的认可。
赛迪研究院在报告中,评价无锡高新区是国内物联网产业高地,其智能传感产业集群已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尤其是无锡在中高端传感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在工信部最新评选中,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物联网微机电系统传感器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工信部2024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值得留意的是,上文中提及的锡产微芯、中科光电、华景传感、龙微科技、胜脉电子等多家传感器企业,其总部办公地址均位于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的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下文简称“微纳园”)。
微纳园是中国首个以“物联网技术”为主题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产值规模超200亿元,是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的物联网&传感器产业聚集区。
微纳园有多强?微纳园为什么能吸引这些国产传感器头部企业入驻?
微纳园是无锡市首批15家特色园区之一,在传感器&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已培育主板上市公司1家、独角兽企业1家、高企170余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7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这些成果,展现了微纳园远超同类园区平均水平的运营能力。
过去10多年,无锡微纳园始终是中国传感器产业探索传感产业园区发展道路的前沿阵地。作为中国传感器产业拓荒牛,当前微纳园已成为中国最成熟的传感器产业园之一。
无锡微纳园实现了“研发设计-小试中试-智能制造”的传感产业生态链闭环,为传感器企业构建起涵盖政策辅导、银企对接、市场开拓、上市金融、破产重组等全环节的服务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企业投融资难题,微纳园深度绑定市、区两级国资平台及社会龙头资本,落地了80余支产业基金,引进了国联旗下专业投行证券公司“国联民生”,共同打造了“投行+物联网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无锡以微纳园建设作为带动,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发展物联网&传感器产业,自2016年起,连续举办的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是中国及全球的物联网&传感器产业盛事,亦是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10月31日—11月1日,脱胎于世界物联网博览会的2025 智能传感器(无锡)创新发展大会器创新发展大会及系列活动举办。
最令人关注的是,在大会中,将由多位院士专家开展《2024-2025中国物联网发展年度报告》发布、传感器领域未来趋势发布、“智能传感器”科技发展专题政策解读等多个活动,从中,我们可以窥视未来中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动向。
另外在大会同期,亦将举办智能传感器50人论坛、2025 Sensor Top 50榜单等重磅活动。
智能传感器50人论坛由多位院士、专家以及行业头部企业CEO等中国传感器产业翘楚组成,在2024年首次举行,论坛中讨论的都是中国传感器产业最前沿的话题,可以说是当前行业含金量最高的论坛之一。
Sensor Top 50榜单是中国传感器新兴的投资“风向标”级名单,该名单旨在遴选、培育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智能传感器企,并给予入榜企业资本加速、供需配套、研发指导等集成支持。
因此,Sensor Top 50榜单成为近年来中国初创传感器企业最值得关注的产业排名名单之一,名单对入选传感器且有亦具有一定的门槛要求,资料显示,2025该名单标准要求:企业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超1亿元或者2023年营收超1000万或2022年1月1日之后注册成立的以国家级人才领衔的智能传感器企业。相关信息参看“2024智能传感器新锐企业TOP50榜单”在无锡发布(附全名单)
结语
不久前,我国刚刚对美国传感器公司、全球红外传感器隐形冠军企业TeledyneFLIR公司进行制裁,这是我国少有的对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公司进行制裁的案例。
为什么我国会制裁Teledyne FLIR?在红外传感器这一细分高科技赛道,我国以高德红外、睿创微纳、海康威视等企业为代表的国产传感器公司,已打破技术垄断,站了起来!
这里,睿创微纳旗下子公司英菲感知即位于无锡,无锡英菲感知主要负责红外成像传感器、MEMS传感器、红外模组的研发、生产、销售工作,去年营收超23个亿,是睿创微纳核心子公司之一。
随着汽车电动化、AI大模型、人形机器人等科技浪潮的发展,全面智能化世界到来,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桥梁,传感器这一核心零部件愈发重要,是可以卡智能世界“脖子”的技术。
中高端传感器国产化不足,是“十四五”时期我国传感器产业发展最严峻的问题之一,在“十五五”期间,我国传感器产业加速向中高端领域迈进的政策激励将更加明显,而国内无锡等多个传感器产业头部城市,已做好了准备。
我们将成为中国传感器等硬科技产业全面崛起的时代参与者和见证者。
- 国产传感器产业发展破局点或在这里
- 一种碳纤,多种基材,无限惊喜!|易生材料学院公开课
- ADL系列外置互感器导轨式多功能电能表 —— 简介与解决方案
- 进迭时空参加2025 RISC-V北美峰会,披露第二代RISC-V AI CPU芯片 K3 进展
- 融智筑盾 向实链未来 中国联通精彩亮相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 华为徐直军:以开创的超节点互联技术,引领AI基础设施新范式
- 国家“东数西算”全面推进,G.654.E光纤应用迎来高潮,长飞在干线集采赢得头筹
- OpenMind 开源全球首个“AI 原生”机器人系统 OM1 Beta,原生支持宇树 G1 / Go2 等产品
- 神州泰岳avavox开启全球菁英生态伙伴计划:让AI人人可用、红利共享
- 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前瞻:五大看点勾勒数智未来新图景
- 碳硅共生 合创AI+时代丨信而泰邀您共赴2025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
- 中国移动发布《云智算光互连发展报告》
- 中兴通讯蝉联中国云终端市场第一
- 拥抱“鲲鹏+�N腾”,持续创新:华鲲振宇闯出国产算力崛起之路
- 汇川技术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达成战略合作
- 倾佳电子B2M015120N碳化硅功率模块深度解析:在射频、电镀及焊接系统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