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走进古老的高句丽

“‘晋高句骊归义侯’金印预计今年秋天就将入馆,与公众见面!”6月24日,在吉林省集安市博物馆,集安市高句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尚彦臣兴奋地介绍。
尚彦臣告诉记者,金印见证了西晋时期高句丽处于中原王朝有效管辖之下的历史阶段,由爱心人士在中国嘉德香港2025年春季拍卖会上拍下,并无偿捐赠给了集安市博物馆。
高句丽是汉唐之际活跃于浑江流域和鸭绿江中游地区的古代族群。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在今辽宁省桓仁县建立了高句丽政权。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丽迁都今吉林省集安市,并以集安为都长达425年之久。
国内城、丸都山城、长寿王陵、好太王碑……一处处珍贵的文物古迹,成为研究高句丽文化的重要载体。
吉林省集安市的高句丽国内城西南角角楼遗迹。新华社记者 孙鹏程 摄
“高句丽人在建设国内城用于生活的基础上,又在不远处建设了丸都山城作为军事卫城。”集安市高句丽文物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游客中心主任刘俊龙介绍,这构成了高句丽特殊的附合式都城。
沿着国内城保存较为完整的西城墙走去,当年的城墙依然坚固牢靠,都城四角还有角楼作为防御设施,风范犹存。
来到丸都山城,西、北、东三面环山为屏,山峦起伏险峻,层层叠叠的树冠渲染着山峰,绿意浓烈。沿着游客步道前进,山中小鸟啁啾,由众多石块叠砌而成的瞭望台,满是岁月侵蚀的痕迹。
这是丸都山城的一处瞭望台。新华社记者 孙鹏程 摄
站在周长近7000米的山城上向下眺望,山城外一座座金字塔形状的墓葬散布在山脚下,431座墓葬排列错落有致,在形制、规模上各不相同。
这些墓葬既有传统的积石墓,也有封土墓,展现出高句丽民族不同时期、不同身份地位的埋葬习俗,成为一座“露天博物馆”。
在高句丽古墓博物馆,众多墓葬有序排列。新华社记者 孙鹏程 摄
高句丽人“视死如生”,注重厚葬,在众多王陵中,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长寿王陵现存最为完好。这座高达13.1米、砌石22层的王陵,据考证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在大约1600年前,缺乏现代运输和起重工具的环境下,这1100多块厚重的花岗岩石条、墓顶50余吨的巨石封盖,无不彰显着高句丽工匠的智慧和勇气。
这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王陵,也被称作“将军坟”。新华社记者 孙鹏程 摄
“我以前去过埃及金字塔,也曾到秘鲁看金字塔,今天看到长寿王陵,同样很震撼,对高句丽历史文化也有了更多认识。”从上海来到集安游玩的陈新汉告诉记者。
2004年,“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0年,高句丽文物古迹旅游景区成为国家5A级景区。近年来,集安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以高句丽为切入点,向游客传播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故事。
在中国现存最大石碑之一的“好太王碑”旁,拓印制作体验项目吸引着不少游客的兴趣。“孩子们在研学中,通过体验制作好太王碑碑文局部拓片、高句丽建筑瓦当图案拓片,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和相关历史。”工作人员韩笑说。
立于公元414年的“好太王碑”,距今16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之一。新华社记者 孙鹏程 摄
斜阳西下,集安市鸭绿江畔,大吉他音乐主题广场上,“梦萦高句丽”大型情景演出也开始上演。市民和游客纷纷围拢在舞台周围,举起相机,惬意地欣赏着高句丽文化和集安地域文化表演,让生活在这座小城慢下来。
6月25日,人们在鸭绿江畔的大吉他音乐主题广场观看“梦萦高句丽”演出。新华社记者 孙鹏程 摄
“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讲好高句丽相关的文化故事。”集安市评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力民说,公司目前正在筹备策划新的演出节目“玄菟长歌”,为游客带来更好的文旅体验。
从集安市博物馆收藏的造型可爱、吐着舌头“卖萌”的高句丽兽面纹瓦当,到长川一号墓中“歌舞百戏狩猎图”记录的老百姓抖空竹、歌舞、驯养动物的画面,从前高句丽人民生动热闹的生活场景浮现眼前。
如今,集安早市人头攒动,鸭绿江上游船往来,当年的国内城里也建设起市民休闲健身的公园……时光流转、岁月变迁,这片土地多姿多彩,热闹依旧。
策划:李欢
记者:孙鹏程
视频:张文嵘、孙鹏程
海报:李欢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吉林分社联合制作
- 描摹觉醒式成长故事 《天地剑心》播出,描摹觉醒式成长故事 《天地剑心》播出
- 陈小霞用歌声回顾四十载音乐时光,陈小霞用歌声回顾四十载音乐时光
- 导演英达携一众老戏骨将经典喜剧《钦差大臣》搬上话剧舞台,导演英达携一众老戏骨将经典喜剧《钦差大臣》搬上话剧舞台
- 桂林艺术节:百场中外戏剧活动“化剧入景、化艺入境”,桂林艺术节:百场中外戏剧活动“化剧入景、化艺入境”
- 敦煌古乐专辑《撒金砂》全球上线,敦煌古乐专辑《撒金砂》全球上线
- 《黑神话:悟空》古建数字艺术展山西开展,《黑神话:悟空》古建数字艺术展山西开展
- 创新传承荆楚文化 千年荆州焕发新彩,创新传承荆楚文化 千年荆州焕发新彩
- 大同文旅“十四五”成绩单亮眼 迈向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大同文旅“十四五”成绩单亮眼 迈向国际知名文化旅游城市
- 国家大剧院推出“北京建都三部曲”开篇之作话剧《金中都》,国家大剧院推出“北京建都三部曲”开篇之作话剧《金中都》
- 《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突破六亿 战争巨制终章点燃全民家国情,《志愿军:浴血和平》票房突破六亿 战争巨制终章点燃全民家国情
- 舞剧《醒·狮》燃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舞剧《醒·狮》燃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
- 海拔由低→高 秦始皇帝陵木质建筑用材之谜揭晓,海拔由低→高 秦始皇帝陵木质建筑用材之谜揭晓
- “卫国戍边·青春有为”青年讲堂在京举办 榜样故事点燃青春担当,“卫国戍边·青春有为”青年讲堂在京举办 榜样故事点燃青春担当
- 古丝路文化枢纽迎时代新题:探“AI+阅读”式传承与破局,古丝路文化枢纽迎时代新题:探“AI+阅读”式传承与破局
- 第九届沈阳青年影像节成功举办,第九届沈阳青年影像节成功举办
- 百年一遇,一眼千年!故宫“顶流”集结,百年一遇,一眼千年!故宫“顶流”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