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专题报告在津发布 聚焦互联网平台作用
中新网天津6月15日(记者孙玲玲)6月14日,时值中国第20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冯骥才带领该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团队完成的《“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互联网平台助力非遗传播与消费专题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指出,互联网平台为非遗的传承与传播建立起一种纵横交贯的格局,让“师徒延续”与“全民共创”同在,“深度习得”与“广域触达”共生,非遗借此得以焕发出更强劲的生命力。以抖音为例,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平台新增国家级非遗相关视频超2亿条,同比增长31%。1400万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相关短视频播放量达7499亿次。非遗在互联网平台广受欢迎、持续出圈。
6月14日,《“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互联网平台助力非遗传播与消费专题报告》正式发布。(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供图)
报告表明,数字技术与文化生活的深度融合,推动着非遗传播逻辑与消费模式的结构性转型。如潮州手拉朱泥壶借助抖音电商吸引500余商家入驻,形成产业集群。云南鹤庆银器产业通过直播电商转型,年产值超41亿元(人民币,下同)。抖音电商2024年5月至2025年4月数据显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直播销量同比增长249%,成交额同比增长142%,非遗相关商品总成交额达850亿元。这些数字所彰显的是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对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巨大驱动作用。
报告认为,抖音等互联网平台成为推动非遗与旅游产业双向赋能的重要力量,催生线上“种草”到线下“打卡”的旅游消费模式。同时,抖音等平台加速推动文旅经营主体围绕非遗重构消费场景,如潮汕英歌舞爆火后衍生出系列产品,拓展了非遗传播维度。此外,互联网平台还催生地方文化标识的提炼与彰显,例如,“蟳埔簪花围民俗”成为泉州标识性文化,2024年带动游客接待量7652万人次,此外,“黄山鱼灯”相关主题视频播放量达20.3亿次,激发文旅消费热潮,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8%。
报告编写者、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耿涵表示,该报告印证了非遗的保护与发展中“创新须以守护传统为根基,传播当以尊重内涵为前提”的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展现了以非遗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强大生命力与创新活力。(完)
- 德国泡泡:一场充满悬念的旅程与体系性失灵的德国(下)
- 第五届上海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成功举办
- 热搜!库克感谢中国“国补”,苹果在华营收重回增长
- 萨尔加多回顾展在沪举办:1973年的那张照片开启摄影之路
- 中韩学者孔子故里共话《论语》传承与教育价值,中韩学者孔子故里共话《论语》传承与教育价值
- 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阐释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阐释专家座谈会在京举行
- 150部影片逐“金鹿” 长春电影节全景呈现华语电影,150部影片逐“金鹿” 长春电影节全景呈现华语电影
- 世界经典歌剧直播 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再升级,世界经典歌剧直播 国家大剧院舞台艺术“第二现场”再升级
- 单日票房破3.8亿!国产影片助力暑期档总票房破70亿,《南京照相馆》领跑,单日票房破3.8亿!国产影片助力暑期档总票房破70亿,《南京照相馆》领跑
- 92件真迹亮相国博 中国首次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92件真迹亮相国博 中国首次大规模呈现列宾艺术全貌
- 2025宁夏沙坡头金蛙国际艺术节启幕 奏响新时代“山海交响曲”,2025宁夏沙坡头金蛙国际艺术节启幕 奏响新时代“山海交响曲”
- 《南京照相馆》票房破10亿!网友:最好的彩蛋在这,《南京照相馆》票房破10亿!网友:最好的彩蛋在这
- 复旦大学-克拉玛依“古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传播项目启动,复旦大学-克拉玛依“古丝绸之路”科技考古与文化传播项目启动
- 为青年电影人赋能 “未来电影计划·制片工坊夏令营”结营,为青年电影人赋能 “未来电影计划·制片工坊夏令营”结营
- “寻韵田园 共赏民乐”2025“百家媒体看民乐”主题采访活动启动,“寻韵田园 共赏民乐”2025“百家媒体看民乐”主题采访活动启动
- 在《让我来唱》的舞台,听见女孩们梦想奔流的声音,在《让我来唱》的舞台,听见女孩们梦想奔流的声音